巾帼夕阳乐为民仆 解纷排难甘做春蚕

——记青山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孙文浩同志
时间:2013-03-04 09:48:00

   

巾帼夕阳乐为民仆  解纷排难甘做春蚕

——记青山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孙文浩同志

2011年春节前夕,一队农民工敲锣打鼓、欢声笑语,簇拥着手拿“尽职责心系农民工,共兴建和谐社会”锦旗的两位年轻农民工来到青山区总工会,引来众多驻足观看的群众。原来他们是来感谢为年轻夫妇讨回赔偿金的“孙大姐”。2010年冬天,重庆农民工杨某在工地施工时受伤,与用工单位就工伤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并僵持不下,经打听和妻子一起到区总工会寻求帮助。热心肠的“孙大姐”看见小杨妻子怀里衣服单薄的小宝宝冷的嗷嗷叫,她心疼不已,赶紧拿来自己盖的小棉被给宝宝裹上,备受关心的小夫妻含着热泪亲切的叫她“孙大姐”。就是这位“孙大姐”通过多次调解,为这对小夫妻讨回赔偿金人民币14万元,并一次性支付到位。

被亲切地称为“孙大姐”的孙文浩同志是青山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首席调解员。退休前,她在青山区人民法院工作了近三十年,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和审委会委员职务,多次获得“办案能手”、“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在法院工作期间,孙文浩同志始终忠诚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司法为民,提高案件质量,确保自己审理的每一件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孙文浩同志在法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风,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当事人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8年底,正值青山区人民法院探索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之际,青山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挂牌成立。为加强诉调对接,便捷、灵活、高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诉讼服务,青山区人民法院与区总工会协调沟通,建立起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的工作机制。刚退休的孙文浩同志经区法院推荐,被区总工会聘请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首席调解员。自此,孙文浩同志就与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翻开了她心系群众关心农民工,以其火热的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岗位上奋斗的新篇章。

几十年的法官职业生涯,不仅培养出孙文浩同志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练就了她调解的基本功,也为其带领区总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走上规划化、制度化的管理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始终对群众怀有质朴的情感、对司法事业保有高度的责任感,并靠着与时俱进、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平凡琐碎的调解案件,把满腔热忱奉献给群众,真心实意为职工和农民工排忧解难。孙文浩同志自2008年以来,共接待职工、农民工咨询和求助3390人,受理劳动争议纠纷458件、成功调处结案439件,涉案人员1889人,涉案金额2152.7万元,讨回金额1714万元。其中涉及农民工的案件301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916.34万元。三年来,孙文浩同志共收到49面锦旗,这是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对她工作肯定的最好见证,也是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对她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佩之情的具体体现。

2011年6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青山区总工会时,认真听取了孙文浩同志介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情况,亲切地对她主持调解案件的两名农民工当事人说,工会的同志对你们的案件尽心做了调解工作,帮助你们讨回了工钱,维护了你们的合法权益,你们满意不满意?两名当事人连声说:“满意!满意!”胡总书记开心地笑了。随后,胡总书记来到孙文浩同志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视察了她的工作环境和一排排装订整齐、条目清晰的劳动纠纷调解案件档案,对孙文浩同志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给予了肯定。

每当同事夸赞孙文浩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时,每次收到农民工当事人的锦旗,听着他们嘴里不住地说出“谢谢”时,她总是质朴地说:“我要不浪费我的所学,不浪费在法院练就的调解基本功,一辈子为老百姓服务。”她说她不忍看到当事人脸上的无助和可怜,总希望看到他们拿到工钱、事情了结后那一脸的开心和满足。孙文浩同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原告李某起诉被告武汉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青山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考虑到起诉时当事人还住在医院,代理律师不配合调解的强硬态度,委托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诉前先行调解,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扩大。本案的当事人李某在2009年3月与武汉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被派遣到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在利比亚的搅拌站工作。当年6月,李某突发疾病在利比亚治疗,回国治疗期间,工作单位停放工资。2009年12月29日,李某向青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判决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支付其各类费用共计123,750元的书面仲裁申请。2010年8月16日,青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支付李某各类费用共计8,832元。李某对此裁决不服,起诉到青山区人民法院。

孙文浩同志作为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首席调解员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起跨境劳务纠纷的调解重任。她认真细致地对案件进行了梳理,了解整个案情并抓住当事人双方间的争议焦点。为了慎重调处案件,孙文浩同志分别找当事人了解情况,查找证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了快速地解决这起长达一年的跨境劳务纠纷,抓准调解的突破口,孙文浩同志先后6次到医院看望李某,了解他的病情,关照他在单位停发工资后的生活情况,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要被困难和病痛打垮。孙文浩同志还主动与武汉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人员联系,希望单位综合考虑李某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面地进行协商解决问题。做足前期摸查功夫后,孙文浩同志于2010年11月12日,安排三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地调解。她认真听取三方当事人就案件相关情况和协商要求的陈述,仔细观察各方的心理和神态变化,像老道熟练的侦察员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随着三方陈述的逐渐深入,她进一步发现: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在李某回国治疗期间,借资给李某11,880元,还为李某报销了医疗费120,00元;李某提出的工资赔偿金是按国外标准计算的,但按常规应以国内的标准计算。孙文浩同志在充分掌握整个案情和相关疑点后,她情法并用,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建议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不再追究李某的借资,另外支付李某2万元赔偿金。2011年4月21日,当事人再次面对面坐下来协商,不出一个小时很快地就达成了调解协议,李某接受了武汉某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的15,000元赔偿金。至此,一场耗时近两年的境外劳务纠纷在孙文浩同志的情感攻势和耐心调解下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孙文浩同志运用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在工作中,她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许多好的工作方法,一是在了解清楚案件原由后,分清主次,运用“巧”力,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切实保障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血汗钱尽早送还到他们手中。二是“抓”住问题的源头,抓准有利时机,迅速突破,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调解成功赢得优先权。三是调解进程注重轻重“缓”急,留出时间让双方认真考虑清楚,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反复权衡利弊关系,最后促成调解成功。

多年的庭审经验,让孙文浩同志养成了依程序做事、及时总结经验的习惯。她认真总结司法调解和工会调解工作的不同,不仅运用“巧、抓、缓”的调解方式进行调解,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将调解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步:了解案情,认真梳理,重视情感,运用心理学中的“亲和效应”,当着当事人的面联系相关单位,争取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和下步调解工作的理解与配合;第二步:察言观色,注重细节,苦口婆心,耐心倾听,打好心理战。在调解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当事人双方的言谈举止和神色表情,抓住情感的突破口,穷尽一切方法和手段进行调解,并以此为法院过滤纠纷案件,尽量减少法院的审判压力;第三步:掌控全局,情法并融,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思考对策,从道德、人情和法理等方面做好调解工作,认真负责、解纷排难。她运用自创的“心理调解三步曲”,成功地化解了多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法官的贡献不仅体现于法庭和审判,还表现为更加广阔厚重的社会责任,孙文浩同志在调解工作中始终贯彻“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效化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她始终不忘学习,积极参加区法院老干支部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做好学习笔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做到“三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使群众倍感亲切和温暖;为了方便职工、农民工,她不计较得失,经常加班加点、放弃午休时间接待求助者,在看到职工因讨要不到工资而生活遭遇困难时,孙文浩同志常常自己掏钱给他们买盒饭,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垫路费,对受伤的农民工虚寒问暖,关怀备至,去医院看望工伤职工和农民工,现场做笔录而忘记吃饭休息更是家常便饭。

孙文浩同志作为一名退休法官,始终退职不退岗,三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她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人却没有“闲下来”,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调解方法,为建立和完善法院与工会间劳动争议等案件的联动处理机制及和解确认绿色通道,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她深知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重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好法院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过滤器”,减少法院的审判压力,促进法院诉讼调解与工会组织调解的全面对接,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孙文浩同志始终不忘法官称谓背后的社会责任,始终不忘法官的神圣使命,她通过认真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和创新的方法,坚守着法律精神和为民理念,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以严谨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细腻丰富的情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为群众的利益、为社会的和谐,奉献出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法官的满腔热忱和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