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时光丨 以史为证,八十七年前的第三方调查研究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来源: 青山区人民法院 时间:2023-06-21 14:58:46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伟大论断,从1930年5月诞生就指导中国革命由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无数次证明,更在1936年中国西部土地上,由一名西方记者以自身的调查研究所作出的“红星照耀中国”的伟大预见而证明。

  全篇开始于“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正如文中自述,“我在中国的七年中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自1927年反革命政变以来,长达九年铜墙铁壁一般严密的新闻封锁使红色中国与世隔绝,甚至“哪怕最简单的事,红军存在与否,也具有了争议”,遑论“共产党人是为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还是反动派宣传的“红军不过是由文匪领导的中国新式流寇”。

  “不了解怎么办,那就实地调查研究”。

  在1936年混乱的时局中、在“多年来关于共产党暴行的恐怖故事层出不穷地充斥于中国那些领政府津贴的本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情况下”,1936年6月初的一天午夜,30岁的埃德加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登上北平一辆破败不堪的火车,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新闻封锁。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开启了为期四个月的“红色中国”探索之旅。在红区他与毛泽东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收集了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及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等情况。在去往作战前沿的路上,从与老百姓的对话中得到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源,描绘了苏区工人身上乐观活泼的精神,与当时中国白区工人的精神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在前线与红军战士的“面对面”,讲述了这支平均年龄19岁的“老革命”队伍所展现的饱满精神、严明纪律与良好的政治觉悟。预旺堡黄色的城墙下与经历过长征的质朴少年先锋队员的交谈,告诉世人红色中国少年勤劳、努力,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全篇用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最真挚的感情,就如书中所写“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13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6000英里的”。

  这四个月的调查研究经历使一个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它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工人、农民等有了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认识。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他以光辉的足迹改变了当时中国革命舆论环境。

  本书出版后立即引发轰动,作者在红区的实地调查研究成为世界了解红色中国与中国红色革命最有说服力的资料。在埃德加斯诺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问题,并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中国红色革命被世界认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3月,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87年前,一名外国记者以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预见“红星照耀中国”;87年后,已照耀世界的红星“不忘初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回望党的百年发展史,调查研究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19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邓小平同志恢复实事求是路线,还是现今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方法在帮助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的过程中起到把方向、谋大局的作用。

  初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为中国红色革命先行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信念所折服;再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为作者勇敢无畏、求真务实的研究探索精神所震撼。

    当前,中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史为证,八十七年后的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星对准高质量发展这个“靶心”,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服务。

  八十七年后的红星,将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