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调研

编辑: admin作者: 汪潋来源: 《青山审判》 时间:2012-08-08 10:39:00

   

青山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调研

汪  潋

一、青山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概况

(一)积极探索阶段

2007年5月,最高法院在武汉召开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推广了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关口前移,动态管理,全位运行,即时救济,防范风险,民众评判”的审判质量管理模式。近年来,青山法院积极拓展审判监督职能,将审判流程管理范围向前、向后延伸,从注重审判权的运行结果向注重体现审判权运行质量的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督转变;从静态评查案件审理结果向对审判活动同步监督、检查、评价,实现立案巡查、案中督导、案后评析,指引并规范审判行为的动态管理转变。通过加强管理,青山法院呈现出一审服判息诉率上升、上诉维持率上升、再审案件数下降、涉讼上访数下降,超审限案件为零、干警违法违纪为零的“两升、两降、两零”的良好态势,其做法被誉为审判质量管理的“青山经验”。

(二)深化发展阶段

2009年4月,青山法院被确定为全国二十家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试点法院之一,最高院江必新副院长在青山法院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增加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使监管结果更具客观性。在试点工作实践中,青山法院进一步落实江必新副院长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审判流程管理的信息化。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部门信息化运行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院办公室的两名网络管理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协调落实工作,各部门设置一名网络协管员对本部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形成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二是加强制度保障。青山法院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操作流程,既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依据,又为全院干警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三是加强资源保障。近年来青山法院先后投资两百万元建成内部局域网,去年又投入四十余万元用于软硬件建设,其中包括软件开发、采购高速扫描仪、升级已有办公电脑和服务器等,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了审判流程管理信息交换处理平台。

(三)持续改进阶段

2010年,青山法院自主研发了案件质量监管软件,并将其与原有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建立了同程监督的全新审判流程管理模式:一是同步采集。所有新收案件均从立案、排期、开庭、质检、结案、归档、执行等环节实行网络化管理,审判人员在完成一项工作同时,将新产生的诉讼材料采集进系统,纸质材料主要采用扫描方式采集,电子文档主要通过WORD形式导入系统;二是同步监督。庭长和分管院长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询每起案件的审理进程,进行网上审批。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可以通过审判流程管理软件进行立案巡查、文书用印前检查、案件评查等操作,从而对案件审理进行同步有效的监督;三是同步考核。青山法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全方位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等考核内容引入数据平台,形成了全院审判工作的网络化考核体系。监督人员在网上进行操作时,一旦发现问题,系统将根据规定同步自动扣分,客观反映办案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目前遇到的困难

一是软硬件投入成本增加。青山法院先后购买了三个批次共计三十余台高速扫描仪、二十余台个人电脑和一台专用服务器,加上软件开发维护费用,一次性投入四十余万元人民币,另外每年软硬件维护费也高达十余万元。经过一年多的使用,部分扫描仪已出现易损件磨损情况,导致卡纸、夹页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扫描效率。随着扫描件的增多,法院信息系统数据容量增长迅速,青山法院2005年购置的服务器性能已捉襟见肘,新服务器硬盘空间预计在三到四年内也将枯竭,持续性的硬件投入迫在眉睫。

二是扫描文件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青山法院统一采用150bpi分辨率黑白单色扫描,对于普通A4幅面文档可以达到很好的解析度,但对于证据类的照片,票据等材料扫描效果较差。另外一些易破损的纸张无法通过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青山法院采取先将易损材料复印到A4纸再进行扫描的方法进行扫描,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纸张的浪费。

三是对审判效率有一定的影响。2011年青山法院31项指标排名靠后,其中效率指标扣分较多,人均结案数约为全市15家基层法院平均水平的75%,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指数和执行时间指数均不高,这与案件审理周期较长不无关系。案件“电子卷宗”需扫描、整卷后方能送评,如评查时发现案件材料存在潜在瑕疵,“电子卷宗”要退回业务庭重新处理,书记员为保证“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一致,部分材料又要重新扫描,扫描的图片文件也需要重新编辑处理,特别是对于案卷材料较多的案子,工作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其中刑事案件卷宗扫描量相对更大,平均一个案件的扫描量是民事案件卷宗的三倍以上,卷宗中公诉机关提供的公安卷还需重新拆卷、扫描、组卷、装订。

四是法院干警电脑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掌握法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熟练程度也不同,存在相关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导致网络案件信息流转时衔接不畅。案件信息录入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直接关系到审判质量效率评估质量。为了提升效率,加快工作进度,部分干警将信息系统账号和密码告知书记员或聘用制人员,要求他人代为操作,这给司法保密工作带来了潜在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新年伊始,青山法院审管办结合省法院31项考核指标制定了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将案件信息准确流转率,及时归档率等个性指标纳入考核。目前,青山法院正与软件公司积极沟通,将绩效考核办法整合到法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实时自动生成考核分数,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对案件进行“简繁分流”。2012年1至2月青山法院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超过80%。对简易程序案件建立快速裁判机制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对简易程序案件可以考虑采用“归档前扫描”代替原有的实时“同步扫描”。鉴于部分公诉机关已对公安卷进行扫描,可将其扫描文件直接导入法院信息系统,以避免重复工作,减少法院工作量。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聘请软件公司工程师对法院信息系统相关内容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招录公务员及聘用制速录员要严格讲授数据操作规范。就青山法院已有的经验来看,可在扫描工作量较大的部门,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扫描工作,能将工作效率最大化。

四是采用电子签章系统,逐步淘汰纸质评查表格、签字,实现流程管理的电子化、无纸化。这样一方面节约了纸张,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对干警的电脑操作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