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
——《灯塔》读后感

来源: 青山区人民法院 时间:2023-05-23 10:43:27

关于孤独

——灯塔读后感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 程红丹

 

不需要去追寻远去不留痕迹

完成一场迁徙,孤独的勇气

世界上那么多灯塔悄然伫立

到达哪一座,得问你自己

找寻属于自己的风景

——《一束光》

微博上说,沉浸音乐剧灯塔现在武汉文艺青年中最火的演出,但羞于自己不是文艺青年,一直没有勇气去观看。在黑暗里听完了这首《一束光,起身翻看书柜,无巧不地看到了多年前买的《灯塔

《灯塔》是法国作家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的一部漫画作品。如果用概括语言讲述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住着一位畸形怪人。相貌丑陋,自出生就被藏在塔中,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五十年。父母留下词典,是他靠想象力生活和认识世界的唯一窗口直到有一天,渔船上新来的水手用自己别样的方式,帮助他找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人生故事虽然很简单,但书却以独特的“慢镜头”叙事方法勾勒出人性中的美丑、孤独、胆怯、恐惧、勇气等,充满神秘的哲学气质。

手中翻着灯塔,心里想着白天坐在法台听着当事人双方的唇枪舌战孤独感油然而生。我想:此刻的我,是孤独的;白天的我,更是孤独。回首进入法院的这十几年,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呼朋引伴的青葱少年,成了一个开始思考“关于孤独”的青年人。虽然“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灯塔》的主人公却在孤岛的塔中独自生活了五十年。这样想来孤独也并不可怕反而是一种勇气。《灯塔》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走出勇敢去追求。这样看来每个人的孤岛只是精神上的,生活中依然可以融入社会。联想到自己刚刚的孤独感,我是因为自己职业特殊性而产生的吧!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非得有承受孤独的勇气,才在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勇往前行

孤独是对职业信仰的坚守。《灯塔》中的主人公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五十年,孤独中自处、于孤独中想象、于孤独中活着,这是一种需要勇气的孤独。我们身处的社会网络通达、交际便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我们不需要像他一样孤独地活着正是因为这种熙熙攘攘环境,在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人们容易迷失自我,扔掉初心,弄丢理想。但法官不能这样,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与所有影响公平正义的人事物隔离,拥有孤独的纯粹职业信仰我们要以更为严苛的职业纪律约束,铸就法官应有的谨言慎行孤独基因。“唯神与法官不可交友”,一句谚语法官与并列法官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坚守信仰、守护初心,在钱与权、与情、与法的考验碰撞和较量不畏惧,有勇气一直“孤独”下去始终保持与同步。

孤独是对专业提升留白《灯塔》中的主人公仅凭一本旧词典可以想象出荒诞离奇的画面,自己孤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无限美好适当且特意的留白不仅可以自己留取思考的时间,还可以业务技能留有提升的空间。近年来,审判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法官接触的案件类型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对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法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及时实现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一场“孤独”的远行这一路上没有人能够陪你。人到中年后,往往会被生活、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琐事所缠,想要进入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挺难。这时我们必须要学会与孤独相处,在孤独钻研法律知识打磨审判艺术掌握司法规律,以期提升审判质效。

孤独是对司法良知的清醒《灯塔》的主人公虽然很晚才走出灯塔,但他在水手的指引下是清醒的,对自己走出来未来有了一定的认知。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你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一生”。我们法官每年审理几百件案件每天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当事人之于我们只是百人中一个,而当事人不一样,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进入法院,一生中可能只打这一次官司。案件的裁判结果于当事人,可能是生活甚至生存法官的职业,要求法官必须时刻保持良知清醒,不能偏颇,更不能感情用事。而孤独,能给人反思与反省的契机,让更好地审视自己。古代的圣贤主张“三省吾身”,我们作为法官,更应该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自己在专业和良知面前始终保持独立判断清醒认识看透表象下的深刻以及纠葛背后的人性

孤独于法官,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工作要求职务责任。孤独法官,孤独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关于孤独,于法官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