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青山法院以“三个前置” 助推执源治理工作降本增效

来源: 青山区人民法院 时间:2023-10-07 14:51:50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png


“我们通过'三个前置'即督促前置、查询前置、和解前置”将执行关口前移,降低当事双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加速了胜诉权益的兑现,获得了当事人的好评。”青山法院执前和解中心负责人介绍。


2023年6月以来,青山法院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模式,建立执前和解前置机制,以“快履行、少强制、低成本、护征信”为目标,着力打造“督促履行、财产查询、执前和解”一体化执行和解工作流程,通过“三个前置”,将执行关口前移,执前和解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移送执前和解案件305件,和解成功128件,执行到位金额113.4万元,执行和解成功率42%,和解案件执行完毕率100%,近两个月来,为当事人节约执行费用5.4万余元,执行案件结案用时较同期缩短36.91天。



01

督促前置,执行风险早告知



一是以法律文书督促履行。将《自动履行指引及强制执行风险告知书》嵌入审判管理系统流程,同时在裁判文书中前置执行通知,告知债务人进入执行程序后将面临的经济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可能采取的强制措施。截至目前,共发出执行风险告知200余次。


二是以电话跟踪督促履行。在立案前筛选有较大和解意愿、通过督促即可履行的案件交由专门人员办理和跟进,帮其算好法律账、经济账、人情账,截至目前,电话跟踪700余次,促成履行50余件。


三是以信用预警督促履行。执前和解过程中发现债务人无履行意向的,及时转入执行程序,并做好执行提醒,由执行实施团队向债务人发出预限制高消费告知书、预失信告知书,截至目前,已发出信用预警通知10余次。






02

查询前置,执行线索早掌握



一方面,上线执前和解系统,升级“点对点”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实现执前财产“一键查询”。从提起查询到结果反馈,最快24小时内即可全面掌握“执前调”案件被执行人的工商、不动产、银行及税务信息,并同步实现财产清单“一键入卷”。执行人员可随时查看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并有针对性提出或审查履行方案,有效防止债务人以执前和解为由,恶意转移财产或逃避、拖延执行。目前,执前和解案件点对点财产查询率达100%。


另一方面,搭建“法院+公证”的绿色通道,对于和解不能的案件,由法院及时委托公证机构,提前开展线下财产调查,并将委托调查结果附卷移送执行实施团队,为后续执行工作打好基础。截止目前,青山法院在执前和解阶段,共发出公证调查令61份。






03

和解前置,胜诉权益早兑现



一是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主导,挂牌成立“执前和解中心”,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X名公证调解员”组成执前和解团队。


二是实现精细化流程管理。制定《青山区人民法院执前和解流程图》,明确首执案件进入执前和解的负面清单,对于和解难度较大的涉民生、涉信访等案件类型不纳入执前和解范围,径直进入执行程序,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三是加强类型化案件指导。针对信用卡纠纷案件类型单一、法律关系简单、执行标的较小的特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及消费者通过“网上解纷”达成执前和解,助力金融机构缩短资金回流周期。


6月以来,青山法院共促成105件信用卡纠纷案件执前化解,到位金额52.8万,且案件从达成和解到履行到位,平均用时仅3天。